繁体版 简体版
502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31章,推演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7月26日,开罗。

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聚集了至少10万开罗市民,人们手中或举着埃及国旗,或几人共举着一幅纳赛尔总统的画像,口中高喊口号。一些市民还带了英国和法国的国旗出来,丢在空地上,泼汽油点火焚烧,现场一片混乱。

上午10年,警察稍稍控制了一下广场秩序,把焚烧国旗的地方灭火清理干净。总统要在此发表现场讲话了。

“我的埃及同胞们!”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前埃及陆军中校,1952年推翻法鲁克王朝的实际军事指挥官,1954年取代纳吉布成为埃及总理。1956年,纳赛尔作为唯一的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6月23日当选成为埃及的第二任总统,从此走上权力的巅峰。

此时距离埃及建立共和国才刚刚三年。在这之前,英国仍保留对埃及国防、外交、考古、少数民族事务等特权,埃及仍然是英国控制下的卫星国,按英埃政府协议,英国可以随时为了保护英国在埃及利益对埃及出兵。

埃及共和国建国后,纳赛尔就不承认这些特权了,而且要赶英国军队出埃及。

英国决定给埃及一个教训。1956年7月19日,经过两个月的密谋,英国联合了美国的几大银行,宣布停止向埃及贷款援助,这些贷款原来是用于建造阿斯旺水坝的。

阿斯旺水坝是埃及的奇观级工程,牵涉到几十万劳动力的就业,资金断供让埃及极为难受。纳赛尔思考了一个星期,现在是做决定的时候了。

“公民们!”

“流经我们国家的苏伊士运河,就像我们的主动脉,是由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建造的,它是属于我们的!”

“但是,宣称真正拥有这条运河的,却是英国人和法国人,这不是他们应拥有的,是他们偷来的!”

“为了根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带来的影响,埃及人民已抗争多年。今晚,同胞们,我很骄傲地告诉你们,我们要取回苏伊士运河!”

“埃及的血脉回到了埃及人手中,由埃及人管理,已经统治我们数个世纪的殖民者,今天被彻底赶出埃及!”

……

事儿闹大了。

因为埃及不听话,英国人断供阿斯旺水坝。因为没钱修阿斯旺水坝,埃及人把苏伊士运河的英法股权抢走了,要用运河的营收来支撑阿斯旺水坝建设。

到1956年,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分配,英国人持有41%,法国人持有52%,纳赛尔把这93%的股权收回来,应该是够吃了。

英国人可以说是自找的,就是法国人有点躺枪……我可没断你埃及的贷款啊,一开始法国就没介入阿斯旺水坝的投资啊。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要做好西方国家武力干涉的准备呀。”

主席在沙滩开了个躺椅半躺着,用手指指报纸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报道。

总理:“苏伊士运河,一则是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战略级交通要道,二则英法在这里损失了极大的经济利益,两大因素集合起来,英法很可能不会善罢甘休。”

主席:“英法的考虑还要多一些。在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埃及跑在了最前头,以埃及的完全独立为先导,假如他们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而英法阻止不了,已经在崩溃的英法殖民体系,会加速崩塌。粟总长,你说说看,如果英法要干涉埃及,他们会从哪里下手?”

粟峪刚才一直在考虑问题,主席这么问,就答道:“英法如果干涉埃及,肯定是以强行占领苏伊士运河为军事目标。那他们有两种方式。直接在塞得港登陆,占领了塞得港,就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的北入海口。或者从以色列出发,走陆路进攻,横越西奈半岛向塞得港到伊斯梅里亚的全线发起进攻,也能切断苏伊士运河。”

主席点点头,又转头问林三虎:“如果你是埃及的指挥官,你怎么应对粟总长的部署?”

林三虎建国后一直在养病,到1956年脊柱的情况好了点儿,逐渐出来工作和活动了。见主席点将要他和粟峪唱对台戏,闭目想了想,答道:

“在苏伊士运河湖口和堤岸埋设炸药,一旦英法进攻,就彻底炸毁运河。”

……

“林总,”粟峪说,“一上来就自损困守,这用兵不讲常理啊。”

“我对埃及军队的战斗力不了解。如果他们的军队有新一新六那种战斗力,或许可以卡住伊斯梅里亚,再守住开罗到伊斯梅里亚的交通线。这样英法占领运河南北两端,埃及占领中间,谁也用不了运河。但如果他们连国民党军的战斗力都不如,那就只剩炸毁运河一条道路。”

总理:“确实,我们对埃及军队的了解不够,还是不要推演具体细节了。但是,埃及政府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举动是彻底和过去的半殖民地政府决裂,决心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国家道路,我们是应该支持的。”

……

主席和总理“扑通”“扑通”下海游泳,林三虎和粟峪不游泳,这俩推演兵棋

来瘾了。在沙滩上画出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再画出埃及北部的地图继续推演。

“粟帅,林帅……你们在搞苏伊士运河推演?”

唐华出来遛弯时,见林三虎和粟峪专心致志地看着脚下的沙地,凑过去一看,诶?这是在推演第二次中东战争吗?

“噢,唐华啊。我们在推演如果英法干涉埃及,战争会怎么样进行。”粟峪说。

林三虎:“暂定埃军战斗力按47年的新一新六军来计算。”

仔细看沙滩上的线条和小石头,好家伙,都推演到开罗附近的战况了。英法以占领运河区,埃及政府不投降,林三虎调动英法以联军迂回切断开罗与上埃及的联系,粟峪则从开罗以东出了一股部队突袭大苦湖和法以德镇。

唐华:“林帅,打到塞得港失守,最多打到伊斯梅里亚失守,战争可能就结束了,英法以联军会在美国和苏联的联合警告下撤军。”

粟峪:“美国和苏联?一起警告英法?”

林三虎:“说得有道理。其实在这一步就结束了,英法和以色列赢不了。”

……

7月29日,彭老总结束对南方部队的视察,从广州返回,抵达北戴河。

7月30日,刘副主席结束莫斯科-东欧各国-莫斯科的连环访问,抵达北戴河。

从刘副主席严肃的神色就可猜出,这次出访得到的调查结论不太乐观。到北戴河,刘副主席先找主席和总理谈了一次,又召开了政治局的小范围会议。

“6月28日,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而我是在6月20日访问的波兰,6月23日离开的。”

波兰1955和1956年的经济发展比较差,两年的生产计划都没有完成,为了完成生产任务,避免国民经济连锁反应,很多工厂让工人加班。而为了让国家财政预算不出现大亏空,不但加班没有加班费,波兰还给个人所得加税。

6月28日,波兹南策杰尔斯基工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要求涨工资和减税。游行队伍在街上遇到一个秘密警察总部,顺手就烧了。波兰国防部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派出一万名士兵前往波兹南,才把这事儿平息下来。

接下来,苏联的反应比较及时,宣布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莫斯科,爱德华·奥哈布(那个在二十大上被吓死的贝鲁特的继任者)主动辞职,为哥穆尔卡恢复党内地位。

从7月3日起担任临时总书记的哥穆尔卡其实也不省心,7月份还发生了两三次中心城市的人数较多的罢工,虽然哥穆尔卡以前曾因反对斯大林而入狱,但遇到大罢工,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让秘密警察和警察上街冲散游行人群维持秩序。

但不管怎么说,波兰的波兹南事件算是平息下去了。

“现在,东欧的几个国家多少都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趋势,其中波兰不是最严重的,”刘副主席说,“我所去过的国家里面,危机最大的是匈牙利。”

匈牙利和波兰一样,经济也搞砸了。波兰只是1955年和1956年经济搞砸了,匈牙利经济从1946年到1956年都是搞砸的……

战后匈牙利经济开局就是地狱级难度:它在二战中是纳粹一方的,要支付战争赔款。

给苏联的赔款减免了一大半,但给捷克、南斯拉夫的战争赔款没得减免,总计3亿美元。

1950年,匈牙利搞了自己的五年计划,因为发展方向错误,搞了5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18%,管理不善还引起了长期的面包、糖、面粉、肉类短缺。

不但发展方向错误,匈牙利在1950~1956年,两派领导人分别执政过:亲斯大林的拉科西搞了三年,搞不下去,被撸。反斯大林的纳吉·伊姆雷上台搞了两年多“新政”,搞得更差,到最后拍拍屁股潇洒辞职。

所以说匈牙利为什么问题最大,它党内两派人马全是彩笔,这才是匈牙利问题的关键。

刘副主席还发现,匈牙利现在对中国也有莫名其妙的好感,但他们国内闹得可就太嚣张了,在刘副主席看来这简直匪夷所思。尤其是还有一个叫裴多菲俱乐部的社团,里面什么脑回路的人都有。

“波兹南事件之后,苏联马上做出反应,把罗科索夫斯基调回国,给哥穆尔卡恢复名誉,”刘副主席说,“匈牙利现在的局势很可能也向波兰的方向发展,但不知为什么,苏共并没有打算像在波兰时那样,为纳吉恢复名誉和职务。”

……

刘副主席还没离开苏联的时候,苏共主席团就频繁为东欧的事情在开会。

米高扬在那天晚上和唐华喝着酒聊了几句之后被吓了一跳,出来一个字都不透漏那天聊的内容。

主要是透漏了也没人信。波兰的建议就算了,匈牙利,把正派反派几个头头全数枪毙,你说这是中国同志提出来的建议?别鬼扯了,谁信哪,一定是你米高扬自己想出的点子,不要把自己的枪毙风格安到中国人头上,这太假了。

酒会之后一个多星期,波兰果然

闹起来了,赫鲁晓夫召集主席团的人开会,米高扬就提出,尽快给哥穆尔卡平反,而且说了理由:这个人只是讨厌斯大林,他不反苏。

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也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赞成或者反对,中间又有跑题,最后匆匆忙忙做了个决定,让波工先给哥穆尔卡平反,代理一段时间总书记。

波兰的事情刚刚过去,匈牙利的事儿又上了主席团的议程。

“我们驻匈牙利大使安德罗波夫的报告,称匈牙利出现敌对活动、自发讨论和革命青年。”莫洛托夫说,“这三种事物都是不好的预兆。”

马林科夫:“这种活动,尤其是裴多菲俱乐部6月27日的讨论,我认为基本可以定性为意识形态上没有枪声的波兹南事件。”

布尔加宁:“要不要我们建议匈牙利的同志,让纳吉暂时代理总书记,让他自己来面对这尴尬的一幕。”

布尔加宁说完,看了看与会的几位主席团成员,这些人都在陷入沉思,一时没人回应他的建议。

“米高扬同志,”布尔加宁说,“在处理波兰危机的时候,是您力主让哥穆尔卡来面对愤怒的工人的。”

米高扬:“嗯嗯,……额……波兰的处理方式我觉得不一定就是匈牙利的正确的处理方式。”

赫鲁晓夫:“米高扬同志,就是说您不同意让纳吉上任?那该用什么办法呢?”

米高扬:“……我需要再进行思考。但纳吉这个人可能不一定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