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02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60章,呼兰河的造船厂

呼兰河,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训练码头。

一艘没装导弹系统的导弹快艇(也就是p6鱼雷艇)拖曳着一艘船从远处靠近码头。

拖曳着的那艘船方头方脑,看起来有点像内河渡轮,但仔细看的话,它比内河渡轮还要丑得多。船头一个大鼓包,这其实是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木质模型——不但发动机,其实这整艘“气垫船”都是一个由木料和铁皮做成的全尺寸模型。

隆起部分正中央有一个洞,这是进气口。因为中间被发动机占了,所以船的操纵室就被一分为二,在船的左右两舷各一个。

“这个顾懋祥,说气垫船能跑到80公里的时速,从4月份到现在,模型在河上拖来拖去,时速从来就没超过20。”陈庚说了一句。

唐华:“这只是个模型嘛。4月份才开始模型拖曳试验,是因为呼兰河解冻了?”

陈庚:“是,呼兰河每年4月上旬才化冻。”

“我一直在想,你们军事工程学院的海军工程系是不是搬到大连比较好一点,”唐华说,“要不然像现在这样,海军系都成河军系了,而且靠着的是一条每年冰封期五六个月的河。”

陈庚(陷入沉思):“当初军事工程学院创办时,苏联提供硬件和教员师资支持,我们没想这么多,机不可失,一股脑把海军工程系也打包要过来了。另外就是考虑到那时候沿海还不太安全。现在看来,迁移到海边是有好处。”

唐华:“不过这应该是彭老总和粟总长考虑的事情。”

陈庚:“但是大连已经有一所海军指挥学校了。不过你说得对,还是让彭老总考虑吧。”

……

“校长好,唐部长好。”

从气垫船模型跳下来的不是顾懋祥,而是恽良。

恽良是“30后”,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24岁就成了哈军工的老师。不用穿越作弊,他和顾懋祥本来就是世界上第一艘可进行海上长航的气垫船的设计者,比英国工程师科克雷尔设计的气垫船横渡英吉利海峡还要早13天。

“小恽,你还是带我们看看正在制造的气垫船实船吧。”陈庚说。

海军工程系为气垫船设计小组在呼兰河边找了一片空地,建了个造船“车间”,海军工程系舰艇科主任顾懋祥带着三名哈军工的学员在车间里工作,一点一点地加工零件,然后安装到已形成框架的气垫船上。

“报告校长,气垫船的全尺寸模型在今年1月完工,4月份开始进行拖曳航行试验,获得了小水线船型的航行参数并进行推算,证明气垫船的设计是可行的。所以从6月1日,我们开始建造第一艘用于原理验证的气垫船。”

顾懋祥汇报最近的工作。气垫船的验证艇净重大约4吨,以一台航空螺旋桨发动机向下吹气让船体浮升起来,另一台螺旋桨发动机向后提供前进的动力。向后吹的螺旋桨发动机像摇头电扇一样可以偏转,充当气垫船的舵。

“你们现在做的是侧壁式气垫船,”唐华问,“有没有设计全垫升气垫船的方案?”

顾懋祥:“有的。从一开始我们就研究了两种气垫船的方案,最后选择侧壁式方案,因为侧壁式的技术风险性比较小,而且制造起来比较简易。全垫升气垫船需要一个很大的橡胶围裙,原材料贵,而且不好加工。”

“侧壁式气垫船左右两侧不需要橡胶围裙密封,只要前后部的橡胶围裙就可以。它今后可以做岛屿间的快速运输船,执行快速货物和人员运输任务。但侧壁式气垫船毕竟有两条小水线面始终插入到水中,航行阻力稍大,而且不便开到陆上。”

恽良:“我们打算在这艘验证船的试验通过之后,就再做一艘全垫升的气垫船进行试验。”

“这个发展的路子是对的,但是,”唐华看了看简陋至极的河边造船厂,“军事工程学院不是造船企业,硬件条件还是差了一些,会影响到你们的研究和建造进度。陈校长,让这个设计组去大连怎么样?大连造船厂可以给他们一个船台用。”

陈庚:“顾懋祥、恽良,你们就点上几个学员做人手,借调过去一年吧。”

唐华:“呵呵,陈校长,不是他们借调去大连造船厂,是大连造船厂借船台和造船设备给军事工程学院。不和你们抢人……”

……

台湾战役后,海空军制定了在中、近海构建“区域反介入”的纵深防御体系的计划,到现在慢慢有眉目了。预计到1960年,中国海空军就可以有效地在周边实施反介入作战。

虽然这个反介入体系看起来挺粗糙的,但这时候的美国海空军也粗糙,反介入体系建成,基本上中国的海洋方向国防就没有问题了。

防守没问题之后呢?

原本的历史上,恽良的气垫船一做出来,彭老总瞄了一眼气垫船的验证船,马上就意识到这东西对解放台湾非常有用。中国气垫船研究一直未断,60年代末设计722,70年代中期设计722-ii,都可归结于这个需求的推动。

在本时间线

的大型设备,不能指望它有近乎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实际上,确切地说,航天部门给出的成功率数字是50到60%。在每一次发射之前,都应该做好两手的准备,成功了就庆祝,失败了就安抚情绪、寻找原因,提高下一次的成功率。”

……

天津火箭厂。

两枚东风-2试验弹通过了所有的出厂检测程序,整体拉出车间。虽然东风-2的起飞重量40吨出头,但那大部分是液体燃料的重量,导弹本身的结构重量只有五六吨。

直通天津火箭厂的铁路小支线,已经有两节车皮进了火箭厂,而且停在了大工棚里,导弹壳子由工棚顶的吊车吊起来,装在平板车皮上固定好。

刚出厂的导弹当然没有弹头/载荷,导弹这时候是一个长17米的白色圆柱体。为掩人耳目,天津火箭厂的工人在车皮上继续忙碌,给导弹裹上写着“永利公司天津化肥厂”的墨绿色帆布,然后用绳子绑得严严实实。

“钱,这两枚该叫导弹还是火箭?”

汉斯·休塔特问钱学森。

“这是运载火箭。长征-1运载火箭的前两级。”钱学森踌躇了一下,长征-1的首次发射是应该从这两枚弹开始,还是从发射前进一号开始。

这两枚导弹,主要是做载荷运送试验,前两级负责把一个重量和形状都模拟长征-1第三级的东西送上太空,再顺便测试测试整流罩脱离、二三级脱离机构是否正常。

长征-1的第三级则单独用减重的df-1/tk-3探空火箭做试验。

如果两个试验都成功,那么三级组合起来,就是一枚完整状态的长征-1。

“火箭厂对产品做了综合可靠性评估,钱。”

汉斯·休塔特说:

“通过所有工艺的程序性抽检,以及火箭组装工艺标准、误差率的检查,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认定,火箭的整体可靠度大于80%。”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